欢迎光临公园!

最近加入的商品

0 件商品 共计 ¥0.00

加入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中还没有任何商品。
手机站

五年内,紫砂将暴涨十倍

首页    广角    广角    五年内,紫砂将暴涨十倍

 

 

 

 

 

五年内,紫砂将暴涨十倍
奇迹作品(2018.9.12)
 

 

 

一家之言,给紫砂增加点话题和热度。如有冒犯之处,非本意,敬请海涵。

 

 

 

第一章:杨飞错过了什么
       2015年5月22日,上市公司中超电缆发布一则公告,子公司中超利永斥资1.04亿收购28把顾景舟紫砂壶,轰动一时。据悉,董事长杨飞在紫砂上投入了大概5-6个亿,涵盖老壶、名家壶、中青辈实力派艺人等各个种类。
       2017年10月,《曾经50个亿做局紫砂壶,如今他却卖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公司》刷屏朋友圈,杨飞设想50亿搞个“壶联网”,重新整合紫砂产业链。
       这无异于和淘宝、京东正面硬杠,搁十年前或许还有机会逆袭,如今紫砂营销模式已经拐了九道弯,论坛、微博、微商、微拍、直播,做平台的时间窗口早已关闭。

       如果杨飞2010年认识我,我会建议他囤泥。
       当时黄龙源的底槽青原矿因“紫砂门”事件,跳涨至10万元一吨,民间的便宜一些。假设市场上有底槽青2000吨,均价7万,杨飞只要投入1.4个亿,就能完全控盘。
       随后,只要把底槽青拉到100万一吨,市值秒变20亿,大家算一算市盈率。
       顾景舟是一代宗师、壶艺泰斗,历史地位和作品品质毋庸置疑,然市场一旦低迷,动辄三五百万的价格,流动性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一不能出租,二不能按揭,三不能拆单卖。泥料就不同了,可以化整为零,举100万一吨的底槽青为例,一捆30斤,一吨约70捆,合15000元每捆,哪怕普通陶手都买得起,如果还嫌贵,切成5斤小包装照样卖。

       再假设,杨飞把买壶的5-6个亿全部用来买矿,基本可以买下黄龙山50%的存量矿源。他就是紫砂大帝!
       接下来,根本不用另起山头,只需将中超控股更名为“宜兴紫砂”。
       届时,还有谁的话语权,核心竞争力能与之比肩?

       作为一个以原材料为卖点的手工艺品,当前泥料在紫砂价格体系中的权重低到令人发指。以一把3万元的壶为蓝本,为了便于计算,泥料取300元一斤,价格占比仅为1%,余下99%为工艺和知名度的溢价。有人会以一张宣纸多少钱和一幅画多少钱来做类比,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紫砂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矿产资源,宣纸是可再生的优秀工业产品,两者毫无关联性可比性。拿红降坡来举例,产地就局限在宝山,隔开一条马路,水泥厂身下出产的就是黄降坡,质地成色要差许多,靠近青龙山一侧的就是青降坡,颗粒杂驳,容易出现灰爆。整个台西、双龙依云、大水潭都不产降坡,所以宝山的红降坡一旦挖空,就永不再现,而宣纸年年月月天天在生产,这是其一。
       其二,壶友群体中约有三成的玩家以泥料为首选条件,他们买回的每一把壶都会用心泡养,这一拨人才是紫砂真正的铁杆粉丝,而这么大一个群体,一直被紫砂主流媒体所忽略。加上造型和泥料兼顾的玩家,占比就更高了。这个世界有囤积宣纸的买家,却没有冲着宣纸买画,天天在家遛宣纸玩儿的。
    
       据2017年CCTV2的报道,丁蜀镇有紫砂制作者四万余人,随着AI和人工智能的开发、普及,很多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替代,分流的哪怕一小部分进入手工业,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从业者越来越多,矿料却不可再生,每天都在大量使用,尤其稀缺好料,僧多粥少,按照目前的价位,暴涨十倍也不过价值回归而已。

 

 

 

 

 

 

 

2018年9月12日,《奇迹有约》、《紫砂百家》、《搜壶鉴宝》三大平台全网推送,没有更改一字。

 

 

 

 

 

 

第二章:神迹黄龙山
       关于黄龙山紫砂泥,书本、杂志、网络上有诸多文宣,本文就不一一拷贝黏贴了。
       我来说说书上没有,奇迹多年累积的知识,不权威,纯属抛砖引玉:
       其一,紫砂陶土并非黄龙山独有,湖父军山坞、浙江长兴均有分布,但两两比对,本山料的品质更好(可塑性、耐火度、透气性、泡养效果全面碾压),品种更多,色泽也更丰富。另外,黄龙山紫砂沉积形成年代要比后者早八千多万年,发育的更充分,简而言之,砂感更强,宜兴话叫“老”。原矿的“老”和“嫩”仪器是检测不出来的,一凭经验,也可以烧试片来判断。
       其二,黄龙山是一座孤山(湖父长兴产紫砂泥的均为山脉),青龙山也是一座孤山,两座山犹如天外来石,相互紧挨着,一个产黄石一个产青石,泾渭分明。江南水系丰富,黄龙山矿体走向呈斜坡状,水在地下缓慢渗透、流动,经上亿年青石水和黄石水的润泽,形成4号井、5号井、3号井等各个紫砂矿区发色的迥异。这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处同样的地质地貌。
       其三,黄龙山原矿有油脂感,越是深层油脂感越强,黄龙山浅表泥和深井泥是两个概念,这就犹如和田玉的籽料山料,深井泥长期被冷冽清澈的地下水滋养,外观像贝壳内壁一样,晶莹透亮,而安徽新杭、浙江安吉等外省矿料,质地较为干枯,釉面多不透亮。
       其四,黄龙山犹如多宝格百宝箱,每一层每一槽矿料都富于变化,色彩斑斓包罗万象,各种共生矿更高达数百种。某知名泥商说黄龙山没有朱泥,事实上黄龙山青龙山交界处产大红袍,生在石英之上,不是常见的鹅黄色矿料,而是红色软泥,不用磨炼,可直接做壶。
       其五,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紫砂的透气性是外省普通陶土无法比拟的。紫砂属双气孔结构,一种气孔是原始团粒之间形成的空隙,另一种是团粒内部的微细气泡。有经验的老艺人透露,本山料做壶,往生胚上喷水,旋即被吸干,而外省泥做壶,喷水后水分浮在胚体表面,迟迟收不干。
       其六,窑火和发色。老话说三分做工七分烧工,而当下,这个领域几乎没人研究。这是区分本山料外省料非常重要的一环。大而概之,外省料不耐火,易结晶,泡养数十年也难见珠光。本山料从四号井到三号井窑温逐次递减,据奇迹推测,随着地壳运动,青龙黄龙两个板块互相挤压,造成四号井区域的矿源致密度更高,致密度高耐火度自然就高。例如四号井底槽青,可烧4.5号标,采用高低温搭配,能跨越红、紫、青、墨四个色系,烧出上百种颜色。
       目前紫砂检测的项目通常为氧化铁、氧化铝、二氧化硅等,有人拿外省料去检测这些常规项目,对照本山料,发出两者大差不差的结论,实则大谬。奇迹在此呼吁,一定要给黄龙山所有矿料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比如产区、外形、泥层深度、比重、窑温界点、团粒剖面、断面结构等等。
    

       环顾中外,还有哪一种资源:小盘;不可再生;不可回炼;刚需;每天大量消耗;价格和价值及其背离?
       假设紫砂不是产在宜兴,而是产在日本,产在瑞士,会卖出什么价?
       自打有了手机,手表实际上就成了红海。
       瑞士人硬生生把一个过时、过剩的夕阳产业,做成全球知名的奢侈品行业。
       反观我们丁山人,把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源卖成白菜价,相当于钻石卖出玻璃的价格,很多本山料,只卖二三十元一斤,不知道当初写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汪文柏知道后,作何感想。

 

 

 

 

 

 

 

 

 

第三章:定价体系和紫砂3.0
       1954年蜀山陶业合作社成立时,以工时和难易来定价,徐秀棠著《宜兴紫砂传统工艺》上有很详实的资料。
       1979年10月,港商罗桂祥到紫砂厂订制了一批钤盖作者印款的壶,从而掀起了以作者论价的风潮。这相当于紫砂界的改革开放,充分激发艺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时间原创精品迭出。
       紫砂现在的模式可归类为景德镇模式,大致以职称为定价标杆,《中国经济周刊》近期一篇文章《再访景德镇瓷器,大师的幻灭》,发人深省。
       假如紫砂价格体系不变革,景德镇的今天,也许就是宜兴的明天。
       名气、工艺,这些都是浮动的,很难量化。比如状态,这个月状态很好,下个月可能遇到瓶颈;比如道德,今天是个守德的艺人,说不定明天放弃底线,去代工、捞快钱,变成一个失信的艺人;比如热度,在资本的催谷下,三年前是一个爆红的艺人,资本一撤,迅速过气了。换句话说,紫砂泥料的价值是永恒的,底槽青就是底槽青,不可能今天是底槽青,明天就变成了红皮龙;而紫砂艺人的价值是善变的。
       何为紫砂3.0?即定价体系的重置:重估原材料的价值!
       紫砂不是瓷器也不是书画,它是一个资源型产业,类似的有和田玉、寿山石、红木等,比如同样工匠制作的家具,海南黄花梨天王料的价格是非洲花梨木的216倍。

       2010年紫砂门爆发的时候,紫砂引以为傲的两大核心竞争力:一个成型技法,一个原材料,牢牢掌握在宜兴人自己手中。
       当时老一辈大师、中青辈实力派一水本地人。
       不到十年,如今拔尖的青年陶手,外地人已经占到六七成以上,这还是客气的说法。
       丁山的立身之本,成型技法已无秘密可言。
       现在居然还有些本地名家,不负责任地站出来说:黄龙山的泥料和长兴没啥区别,一把壶好不好主要看工艺。

       今年新闻大事件,一个是中美贸易战,另一个恐怕是各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了。
       奇迹做一个假设:长兴有一位企业老板,和杨飞一样,打算将紫砂打包上市,规模也是5-6个亿,并开出条件到丁山抢人,中青辈一线大咖来厂工作,直接给现金1000万(不要以为天方夜谭,正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武动乾坤》投资了6个亿,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天盛长歌》投资5个亿,陈坤片酬6890万,倪妮9800万),一年内给予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二年内送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五年内申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些大咖,即便不被现金吸引,荣誉称号会不会击中他们?实力派新秀,直接给予200万现金的安家费。再下一层,分别给予20万到50万不等的奖励,只要吸引500人的团队,整个紫砂业将重新洗牌!

       500人如果在长兴安家,将至少带走1500人(一家三口,甚至父母亲戚多口),再带走一批徒弟,吸引一批同学朋友,以及配套设施的商家、经销商,可以虹吸5000-10000人。
       长兴离丁山仅半小时车程,高铁只需8分钟,即便家在丁山,开车去上班也很方便。
       这将带动长兴多少人的就业和消费,政府会不会鼎力支持?

       明清时代,China就是中国的代名词,瓷器、茶叶、丝绸远销波斯、中东和欧洲,赚取大量金银充盈国库。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售价只是英国瓷、日本瓷的七分之一,网上有一篇博文《看看中日陶瓷的差别,一个卖上万,一个2元店放》,读罢蜜汁尴尬。茶叶更是完败,7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品牌。据《2017年度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显示,中国茶企影响力最大的中茶、天福和大益,年销售额在十几亿元左右,而立顿全球年销售额200多亿元。
       再举个日本窃取中国宣纸技术的例子,本来世界宣纸市场由我国垄断,现在全球销量最大的却是日本宣纸。假如没有原材料的壁垒,紫砂陶恐怕也凶多吉少。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黄龙山就是紫砂的根,紫砂的灵魂,紫砂行业的最后屏障!

 

 

 

 

 

 

 

 

 

第四章:大数据

       2008年,奇迹在《中国紫砂》杂志上写了一篇《关于本色》的文案,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可见紫砂未来要做大做强,本色会成为不二之选,这也符合二十一世纪环保自然的潮流。拼料尤其是添加金属着色剂的色泥会逐渐式微。二甘醇牙膏事件对紫砂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需要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注意。
       2010年5月,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爆出了“紫砂门”事件,着重曝光了化工泥、手拉胚和代工壶,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媒体纷纷转载,标题触目惊心:紫砂有毒!
       之后几年,紫砂行情持续火爆,有艺人戏称,“紫砂门”是央视给我们做了一次免费宣传!
       实际上紫砂门事件的余波和影响非常深远,除了马来西亚,日韩、东南亚的壶友玩家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至今没有回暖。

       同时,紫砂矿料枯竭的传言甚嚣尘上,2010年6月,丁蜀镇政府成立专门调查组,让练泥企业、私人作坊自报储量,据当年《宜兴日报》公布的数据,调查结果如下:该镇民间储存紫砂原矿55851.2吨、紫砂成品泥1822.45吨,两者相加近6万吨。该镇镇域范围紫砂原矿储存量1吨以上或紫砂成品泥500千克以上的泥料生产加工企业有67家、家庭作坊有157户。
       那么67家泥料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什么呢?答案是花盆泥。

       翻到一篇《东方早报》2005年5月16日的文章,截取数据部分:
  据宜兴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黄龙山地区开采出的紫砂矿俗称“陶土”,含紫砂泥和其他矿物质。紫砂泥是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一般大于8%)的特种黏土,色以赤褐为主,质地较坚硬,虽只占陶土的3%左右,却是其精华——陶土的紫砂泥含量越高,价值越大,都用于烧制紫砂工艺品;含量少或不含的,则用于生产花盆、瓷砖等一般的陶土制品。 

       2002年,宜兴陶都集团收购宜兴陶瓷原料总厂。集团董事长、市紫砂艺术研究专委会主任王俊华在对这家为紫砂制品提供原料的企业的改制中发现,宜兴地表上的紫砂泥越来越少,即使在黄龙山也很难找到紫砂泥含量高的陶土,“当时每天开采约30吨陶土,但紫砂泥含量根本达不到3%,90%以上都是低端陶土。” 
       2004年2月,王俊华等16名代表向市人代会上提交了加强宜兴紫砂保护与发展的议案(即“紫砂议案”),“现在,地表上的紫砂泥差不多被采光,就剩地下的了,”王俊华表示,“如果再不想办法,不出30年,紫砂矿藏就会耗尽——若真如此,宜兴紫砂这张‘城市名片’恐怕要作废了。”王俊华称,虽然难以统计市面上到底存有多少紫砂泥,但估计“禁采2年问题不很大,3年可能会有影响”。 

       就算这6万吨全部为黄龙山优质紫砂泥,加上2010年6月到2011年10月,丁蜀镇双龙依云(一个国有土地出让开发的楼盘)挖出数千吨,四舍五入按1万吨算,共计7万吨。
       几年前,某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篇文章,声称有人统计丁山每天出产紫砂壶10万把,当时听闻已虎躯一震,今年元月一号,另一公众号刊文,宜兴每天至少有20万把紫砂壶推向市场。咱们取平均值即每天15万把,(巨量的盖杯、茶叶罐、紫砂雕塑、紫砂高档花盆、挂盘、花瓶等杂件统统不算),每一把平均一斤泥料,每年按350天计,150000×350=52500000,÷2000,即26250吨,26250×8年=210000吨。

       按照市场上流通的紫砂壶80%使用外山外省泥,20%使用黄龙山泥,210000×0.2=42000吨
       存量70000 - 消耗42000 = 余额28000吨。

       丁山制陶4万余人,取整数4万,平均每人仅0.7吨,大约49捆。
       剔除花盆,如果紫砂壶和其它杂件全部使用黄龙山泥料的话,按照现时的产量,仅能维持一到二年。

 

 

 

 

 

 

 

 

 

 

 

 

第五章:黄龙山紫砂泥储量

       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同理,谁控制了紫砂原矿,谁就控制了紫砂产业!

       整个中国,目前有几万亿闲置资金在寻找投资标的。绝大部分资源类项目被国家管控着,个人根本无法进入。
       所以我们看到茅台股价飙升,房价飙升,根本原因是资金没有更好的去处。
       而黄龙山泥料,不管是存量泥,还是整座山,都只有定量没有增量!只有定量没有增量!只有定量没有增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拿四大名泥之一的金黄段来举例,目前泥商最高报价18000元一捆,也即600元一斤,这已经是顶级的紫砂泥料了,600元能买到什么样的茶叶?口粮级的水仙也得1500元一斤。来看《工人日报》5月2日刊发的一篇新闻:牛栏坑肉桂2.9万元一斤、西湖明前龙井2万元一斤、普洱老茶4万元一饼,甚至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茶叶也能卖到数万元一斤。茶叶年年生长年年采摘,黄龙山的矿料,不说3亿年,就说3万年形成,理论上也是不可再生的。
       就连品相好的葫芦(同样年年生长),也能卖1000到3000一个。更别说文玩圈的沉香、蜜蜡、南红、绿松,只要是精品,哪个都比紫砂贵得多。
       横向纵向对比,黄龙山矿料可谓遍地钻石。

       关于储量泥,目前能搜索到的几个数据:
       刘玉林著《阳羡茗砂土》2013年版,P32页:黄龙山陶土矿床,目前已探明的B+C+D级甲泥储量尚有1156.55万吨,紫砂泥储量为38.99万吨。
       徐秀棠著《宜兴紫砂泥料和烧成变迁》:1962-1966年江苏省地质局第六队对宜兴市丁蜀镇附近的黄龙山、南山、白泥矿区进行了较系统的矿产地质普查,并重点对黄龙山甲泥、紫砂泥进行了勘查;1976年起宜兴陶瓷公司又专门组成了陶瓷原料科普小组,对宜兴地区55个重点陶土矿床(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到1990年底止,宜兴境内勘查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其中甲泥矿28处(均有紫砂夹其中),紫砂泥估算,探明储量和保有量均为90余万吨。
       宜兴陶瓷公司生产科工程师杨德渊、余春林1984年著《宜兴县陶瓷原料调查与研究》P41页:1966年江苏省地质六队普查,1981年宜兴陶瓷公司地质队补充勘探,黄龙山甲泥矿地质储量285.09万吨,远景储量193万吨。(两者相加478.09万吨,紫砂泥含量约占甲泥的3%-5%,大概14.3万吨至23.9万吨)

       综上,最精确的数字是刘玉林文中的38.99万吨,徐秀棠文中的90万吨,是28处矿床的总和,黄龙山占比多少不详,但也圈定了宜兴紫砂存量的天花板。
       那38.99万吨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普洱茶“产在云南,藏在东莞”,2018年3月东莞阳光网讯:东莞藏茶已经突破40万吨。
       黄龙山紫砂储量相当于东莞一地的藏茶,而紫砂每天都在做减法,普洱年年都在做加法。
       再换个算法:
       2016年末,宜兴市常住人口125.44万人,按一家三口计算,约40万户,平均每户仅一吨。
       从供春算起,紫砂已有五百年历史,若要往后延续五百年,黄龙山每一年能提供的原矿仅有800吨。再平分给每个制陶艺人(还是按静态四万计算),只有40斤/年。

 

 

 

 

 

 

 

 

 

 

 

 

第六章:他山之石,原产地和分级制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民族就出现了蹴鞠,到宋代获得空前发展,不仅有专业的蹴鞠艺人,还出现了类似俱乐部的组织。
       但蹴鞠在中国,历来和斗鸡、斗蟋蟀、打麻将、变戏法一样,就是一个玩儿的游戏,从来也没人把它当做一件正事。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人采用书面形式制定了足球运动的《剑桥规则》,现代足球从此诞生,如今已成为年产值5000亿美元的世界第一大体育运动。
       可见制定游戏规则和严格执行游戏规则是多么重要。

       1899年,法国为保护本国葡萄酒生产者的利益,要求所有进口葡萄酒必须在容器上标注原产国,由此开辟了产地司法限制的时代。一百年来逐步形成的葡萄酒AOC分级和原产地保护制度为法国葡萄酒业称霸世界赢得现实利益。
       德国1971年开始执行的“著名产地优质高级葡萄酒”(QMP)制,是高级葡萄酒的标准,明令禁止在葡萄酒酿造中加糖,并且酿造全过程还要接受政府专业部门的检测检查,否则贴不上“APN“签,没有这套号码就无法上市销售。
       紫砂是否也可以搞一个原产地标签?
       首先政府成立有行政执法权的“紫砂办”,接着制定“宜兴紫砂”的标准,然后建立违规违法的惩处条例。
       比如从某月某日开始,所有从宜兴卖出去的紫砂壶,不管大师名家,还是普通陶手,必须提供说明书,(说明书由政府统一印刷销售),内容为品名,成型工艺,泥料名称和产地,如果是购买的成品泥,需标注商号,每张说明书上印有编号,购买说明书需出具身份证。
       这样哪一把壶或者哪一批泥料出现问题,立即能找到对应的个人和商家。
       或者成立一个紫砂原矿、泥料交易所,所有的泥料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完成,内设检测机构,各项数据达标的泥料授予黄龙山原产地标签,不添加金属着色剂的以B为标志,添加色剂的用T为标志,总之要让紫砂更规则化,规范化、透明化。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是钻石的4C分级制。
       4C标准包括: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重量。4C标准的创立,统一了全球对钻石品质的衡量,让消费者得以准确认识所选购钻石的质量和特性,其实则和葡萄酒AOC分级制一样,创立游戏规则,强化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
       对紫砂来说,其可操作性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比如将泥料分成A级、B级和C级,黄龙山泥料A级,本山顶级泥料A++,精品泥A+,普泥A;朱泥B级;军山坞、南山等宜兴其它矿区的泥料C级(评级和价格不挂钩),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第七章:给政府的一点建议

       今年开春,陶协提出了黄龙山复采的议案。
       事实上,黄龙山存量泥并没有断片,老牌练泥作坊均可以买到。拿紫泥来说,黄龙山普紫1500元一捆,外省拼配的所谓紫泥100-150元一捆,如果150元一捆的外省料可以冒充本山料,并且没有任何风险,作为一个跑量的商家,你买哪个?
       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黄龙山复采,非但起不到提振市场的作用,反而是砸盘。
       再来反推一下,假如原矿没人投资,一下子挖出来几千、上万吨泥料,不管是承包给个人或者政府成立原料总厂来开矿,如何定价?定价低了,市场上的存量泥会以更低的价格抛售,紫砂崩盘;定价高了,卖不动,销售周期无限拉长,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必然倒掉。

       财经专栏作家刘晓博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都是“经营型政府”。
       习惯和传统使然,整个宜兴政府管理层都把紫砂当作一个手工行业,一张名片,而非一个产业。来做一组对比,2017年,紫砂年销售约100亿,税收不详(估值2-3亿),2017年茅台年销售764亿,税收超过244亿。凭什么呢,不管历史、工艺含金量、原材料稀缺性,茅台都不如紫砂。所以,紫砂倘若要做大,上市融资 + 规范国内市场 + 开拓国际市场,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作为世界知名的古陶都,理应旅游和紫砂齐头并进,但旅游需要大投入大改建,比如丁山大街,可以复古成清末民国的样子,大兴厂恢复五六十年代生产大缸的流程供游客参观,丁山竟然没有黄龙山矿料博物馆怎么说得过去,而这些都需要钱。资本是最势利的,哪里热就流向哪里,怎么让紫砂和丁山热起来是一个课题。

       香港连续8年成为全球房价最贵的城市,普通楼盘一平米售价20万是常态,甚至还有80万的神盘。谈及原因,都说人多地少,实际上,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仅开发了25%,住宅用地更少,只占7%,可谓地产版的高度控盘和饥饿营销。高房价对不对另说,但营销模式值得丁蜀镇政府借鉴学习。

五年内紫砂暴涨10倍的内在逻辑:
1、政府成立紫砂办,开设紫砂公众号,加强原材料监管,严厉打击外省壶冒充宜兴紫砂
2、跑量商家转向本山泥料,本山泥料价格上涨,每日推向市场的紫砂壶大面积缩水,价格上扬
3、壶价上涨,泥料上涨,媒体跟踪报道,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紫砂行业
4、政府以黄龙山为锚,向银行贷款10亿元,用其中5亿元收购市场上的存量泥,小批量的现金收购,成百上千吨的可采用股权置换
5、紫砂原矿暴涨,更多企业、信托保险基金、乃至社保基金进入紫砂行业
6、树标杆,比如将金黄段拉升至4000万一吨(2万一斤),参考汤臣一品。截止2018年一季度,A股投资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655家,其中国有企业占比54.74%,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金融公司名列前茅。只要是优质资产永远不缺买家
7、用另外5亿元修建黄龙山四号井5A级景区,主井口下,副井口出,内层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外层用黄石垒成拱形通道,全世界只此一家。泥料越贵游客越多,参考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碎料可包装在小盒子里随门票奉送
8、在修建四号井景区的过程中,挖掘部分深井泥料,采用公开拍卖形式,回笼资金
9、政府对原材料高度控盘,缓慢释放,紫砂壶跑量时代结束。如果市场每年需要5吨金黄段,政府只提供1吨,4000万贵吗
10、紫砂是一次性消费,一把壶不摔破可以用一辈子,100把统货不如一把精品的理念深入人心,至此完成生态闭环

 

关于紫砂上市的持续盈利点,是奇迹下一篇文章的内容。感谢阅读。
 

 

 

 

 

 

 

 

 

 

 

 


 

 

 

 

 

 

奇迹 / 2019年7月8日续谈:

 

2017年8月,壶友从南非寄来一笔巨款,说是一笔其实就一张,数零数到眼发昏,面值250亿。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津巴布韦币,按照早前的汇率(09年已停止使用),相当于2.5元人民币。

 

2017年以来,委内瑞拉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2018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测到年底,委内维拉的通货膨胀将高达1000000%。而实际上,到2019年3月,委内维拉的通货膨胀已达到2000000%。

 

1988年,苏联货币发行量是120亿卢布,到1991年已达1373亿卢布,超过前30年货币发行量的总和。美元换卢布的官方汇率,1985年为1.67:1,1991年是1:90,卢布兑换美元贬值150倍。
苏联解体后十年,卢布更贬值3万倍,俄罗斯大批中产被拖入贫困甚至赤贫。

 

梳理以上案例不难发现,一国货币发生严重贬值,无锚印钞是罪魁祸首。
简单来说,一个社会正常运转需要发行基础货币,或对标一国的社会财富,或对标美元,或对标金黄。发行货币必须有一个资产作为支撑和背书。
假如一国社会财富为一亿元,却发行二亿元的钞票,物价就要上涨,货币就要贬值。假如继续滥发货币,就会发生严重通胀,钱就慢慢变毛了。

 

紫砂现在的形势就相当于无锚印钞。

 

2018年9月12日,《五年内,紫砂将暴涨十倍》全网推送,迎来的不是理性探讨,而是唾沫和板砖无数。
有人骂我异想天开;有人造谣我囤积了很多金黄段;有人专门发文说泥料不重要,重要的是工艺。

奇迹花大几个月的时间写《五年内》,反复推敲修改,不是为了表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眼光多么敏锐,实际上是给行业吹哨。
因为经历过紫砂的上一个荣枯周期(八九十年代港台紫砂热),见过萧条如何渐次发生,商户如何惨淡经营。


紫砂正确的打开方式,假如市场年需求1500万把紫砂壶,产能应控制在1200-1300万把,需求远大于供给,巨大的缺口将点燃二手市场,从而支撑反推一手市场的壶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生态。
而如今一年7000万把,五年3.5亿把,就像洪峰来袭,除了低价砸盘别无他法。

 

记得《五年内》推出后,南京壶友发来语音:
奇迹,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
九零后是网购一代,他们逛得最多的是某宝某多,在他们心目中,紫砂就是几十块,一二百块钱的工具,未来玩壶的圈子会越来越小众。

 

当大量的“类紫砂壶”充斥市场时,明明是劣币驱逐良币,竟有人说这是为紫砂培育市场。

三鹿奶粉差点将国产奶粉打入深渊;还有日销万件到无人问津的章丘铁锅,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实例。
淡水虹鳟冒充三文鱼事件,引发了三文鱼市场的大地震,很多食客对三文鱼敬而远之,惹不起咱躲得起。


紫砂以黄龙山为锚的专业术语:去(伪)产能。
如果任凭“类紫砂壶”严重过剩泛滥成灾,紫砂壶变玻璃杯板上钉钉,这叫假作真时真亦假。
邮票正是前车之鉴,大量发行,大量破发,人气消散,三五折成常态,连带三十年前的老票都能腰斩,整个市场烂掉了,邮票设计印刷的再精美又有何用。

 

 

 

 

 

 

奇迹 / 2021年8月27日续谈:

魔镜魔镜请回答:
全中国宜兴人最聪明吗?
全宜兴丁山人最聪明吗?
既然叫“宜兴紫砂”,为啥紫砂壶没出现在周铁,和桥,官林,宜城?有人会说,因为那几个镇没有山。
那张渚有没有山,太华有没有山,湖㳇有没有山,为何偏偏是在丁山?
合着拍个身筒就丁山人会,旁人都傻傻学不会,你是芯片、核燃料、还是隐形飞机?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开篇写道:
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
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翻成白话文:茶具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淘汰了银锡等金属壶,福建江西的陶瓷壶,独推崇宜兴紫砂壶,原因在于用黄龙山紫砂泥制成的壶能充分发挥茶的色、香、味。
尤其名手制作的紫砂壶,重不过数两,却价值几十两白银,使得陶土几乎能与黄金争价。
本山即黄龙山(参考本山绿泥,本段),有人楞说是现代泥商为了利益炒作黄龙山,啧啧,不读书真可怕。明代那会儿,本山就已神一般的存在,否则怎会PK掉锡壶银壶瓷壶?

 

奇迹新编故事一则,博君一笑:
1958年,潜洛村上有一对发小初中毕业,膀大腰粗的去了正新厂,从驳运到掇罐到制缸工人,年年先进。九十年代末正新厂倒闭下岗,在东沿菜场开一爿小吃店,目前退休工资3000块;
体型瘦小的去了紫砂厂,从学徒到带班到高工,年年先进。九十年代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垂史册!平日里会议、剪彩、访谈、收徒忙的不亦乐乎,目前一把普壶30万。
同样是泥料,一个红土做大缸,一个紫砂做茶壶,命运犹如飞鸟和鱼,一个高高在上,一个深潜水底。

 

镜头移到1948 年,由于战火纷飞,燃料价格上涨,产品滞销,紫砂业陷入困境。
曾经六、七百人的从业人员,到1949 年前只剩下三十多人,年产细货茶壶不满千把。
三十多人中有高工大师吗?一个没有,但紫砂依然在。
可没有了黄龙山,紫砂跟丁山还有啥关系。

 

今年7月,寿山石行业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起因是这样的:寿山石本属于一种以产地命名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田黄作为寿山石中最负盛名的品种,仅产于福州市寿山村寿山溪旁约为1平方公里的田地里。
某企业和商家为了利益,撮掇一些大学和机构,重新制定了田黄鉴定标准,推出“大田黄”概念,让昌化石、老挝石名正言顺变成田黄的一支。
由于搭上田黄这块金字招牌,老挝石从最初的20-30元/公斤,不断几何级暴涨,如今发展到精品石每公斤过万。
这无疑是“大和田”、“广义和田玉”的翻版,当新疆料、青海料,甚至俄罗斯、加拿大、罗马尼亚、韩国产的玉石都能叫和田玉,市场能不乱能不垮吗?
这说明了啥,有矿才有话语权,没矿别人就要来抢夺话语权。
瞧瞧今年的股市,但凡有矿的,都翻了几番甚至几十番。

 

以降坡泥为例,当年宝山平坡,建造紫砂文化广场时,挖掘出大量精品黄降,中心块无碎料,最便宜只卖600元一吨。
降坡泥俗称五色土,是共生矿的龙头品种,产地就局限在500-600平方米的区域内。四周全是建筑,白宕路穿山而过,政府便是想开采也无从下手。目前的行情1500-3000元/捆。

宜兴“陶都论坛”平均每一篇文章的点击量大约4万。假如4万人每人购买一捆降坡泥,降坡泥就会在市场上消失。
一捆降坡泥也就一瓶茅台的价格,大家想一想,茅台年年月月在生产,而降坡不可再生。
一旦市场上一捆降坡都买不到,涨到10万一捆也没什么不可能,炒过房子的都懂。

 

目前整个丁蜀镇有十几万“丁漂”在吃紫砂饭,尹家紫砂一条街,被戏称为景德镇拉胚一条街。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人,1499元买到一瓶茅台能兴高采烈半天;1500元买一捆泥料?想也不行,想也有罪,脑子坏了,这真值得思考。

 

 

 

 

 

 

 

2024年7月4日 02:14
收藏